貿易戰 |【FOCUS】侵侵扼殺「小額豁免」,雙刃劍效應衝擊大
美國郵政(USPS)就「拒收中港包裹」朝令夕改,但更大的影響來自特朗普扼殺800美元(約6240港元)以下包裹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不單TEMU、Shein、中國跨境電商賣家的經營模式面臨劇變,更恐外溢至聯儲最看重的PCE指數,以及Meta、谷歌等科技巨頭業績。
野村:或令出口增速降1.3個百分點
14.99美元的連衣裙、59.99美元的充電器、329.99美元的室內攝影機、789.99美元的掃拖機器人……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13.6億件中國貨物在「小額豁免」條款下免關稅進入美國,既令美國人為「百萬富翁般」的購物體驗瘋狂,又成就了Shein(服裝)、Anker(數碼)、Dreame(家電)等一眾內地跨國電商巨頭。
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13.6億件中國貨物在「小額豁免」條款下免關稅進入美國。
如今,取消「小額豁免」意味著,從中國發貨的電商包裹動輒面臨35%關稅,以及動輒20美元起步的報關費用,低價優勢頃刻瓦解。野村最新測算,此可能導致2025年中國出口增速下降1.3個百分點,拖累GDP增長0.2個百分點。
未來更多依賴海外倉,走高質路線
因應特朗普「辣招」,拼多多旗下TEMU已將「Local Warehouse(美國本地倉庫)」商品放在網頁最顯眼處,而帶有「MEGA Sale(省大錢)」標籤的產品,從行李箱到收納架,幾乎全都標有此字眼。
因應特朗普「辣招」,TEMU已將「Local Warehouse(美國本地倉庫)」商品放在網頁最顯眼處。
此或預示了未來跨境電商經營模式的新趨勢,即更多依賴海外倉,而非跨境小包直郵。事實上,大部分在亞馬遜經營跨境電商業務的中國賣家,都是選擇將商品批量發送至亞馬遜營運中心,由亞馬遜負責存放、分揀、包裝、配送的FBA(亞馬遜物流)。
而TEMU去年3月亦上線「半托管」模式,即商家不再将商品寄送至TEMU國內倉,而是自主將貨物運送至海外倉並管理庫存和發貨,而TEMU亦會根據第三方海外倉的價格、規模等進行合作認證。繳付關稅、海外倉儲/包裝/配送等成本,將令過往擅長「低價走量」的賣家首當其衝,未來將傾向中價高質、精品白牌路線。
推升PCE,科技巨頭廣告收入恐跌
在美國國內,不少消費者近日收到DHL、UPS等快遞公司短訊,需支付逾20至50美元關稅,才能獲得從中國發貨的Shein訂單,意味侵侵取消「小額豁免」,已不可避免添壓美國人的日常支出。高盛預計,關稅稅率每增加1%,核心PCE將上漲0.1%。
美國國內通脹易升難跌之外,過往在Facebook、 Instagram、YouTube上燒錢大投廣告的TEMU、Shein,勢因關稅黑雲壓頂而檢視營銷預算支出,恐衝擊META、谷歌等科技巨頭收入。據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TEMU正正是META上月的第二大廣告商。
燒錢大投廣告的TEMU、Shein,勢因關稅黑雲壓頂而檢視營銷預算支出,恐衝擊META、谷歌等科技巨頭收入。
財長貝桑(Scott Bessent)最新解畫稱,特朗普的關稅計劃主要是為了讓製造業回歸美國。但來勢洶洶的新政,隨時或因手尾太長淪為亂政,且看欲名留青史的侵侵最終如何收科。
撰文:金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