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2025
從日常散步看字體設計!專訪前雜誌人Rhonda:散策不忘觀察城中新事舊物
A:這些字體怎樣連繫你的工作甚至美學?
R:如上所述,我已經被洗腦,覺得字體本身可以說故事,所以有時做一個好簡單的PP T,可能我都會為了挑選字體花些心思。(一笑)
因為,確實不同類型的字體,有效幫助Set the tone。譬如我要做一份單張給老人家,和一張海報給小朋友或者家庭主婦,我在選擇字體方面會因應他們的需要及內容作出調整。
A:你說你被90年代末《經濟日報》一些作者影響,可否詳述?
R:多是流行時尚的版面,我還存留着一些剪報呢。哪怕是一個小專欄,還是大篇幅專題,他們也很用心訪問相關的大師,而且真心引經據典,長期跑去圖書館找資料。而且當時都很奢侈,不需要日日交稿,有一星期的Leadtime,令大家可以交出好的作品。
還有,其實他們很早已經用Cross disciplinary方式來寫文章,同時他們也十分之Flaneur,城市漫步、都市研究、跨學科觀察,這些其實早已在他們的DNA裏。所以和他們聊天和編輯他們的文章時,其實已經學習到不少東西。但是,報章用的字體,未免有點媚俗⋯⋯
Rhonda之所以散步,或許源自深愛和認同一個城市的文化,繫於工作訓練下的美學本能,且早於「本土」這詞彙的出現;她引導我們看見的,包括這些字體,比我們想像的更豐富,從中發掘更多趣味,貼近源自日文的「散策」、法文Flâneur(漫遊)的精神意涵,也宛如南朝梁劉孝威〈奉和六月壬午應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懷漁樵」,與作家梭羅提倡的「悠遊」(Saunter)心態技能,明白路有盡,道無窮,欣賞途上每一片風景。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親友自殺離世遺屬如何自處?身邊親友應該怎樣陪他們走出人生最低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