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2025
誰人落馬誰人上場已毫無意義?Hedi Slimane離開Celine、Matthieu Blazy跳槽到Chanel:時裝品牌不斷易手的惡性循環
時代步伐隨著社交媒體及網絡興起變得愈來愈急速,消費者的喜好亦隨著時裝品牌不斷換人易角而變得令人難以捉摸,但時裝品牌又會因為被消費者離棄,銷售停滯不前而不停換人,這個惡性循環其實早在十年前已經出現,我亦曾經在文章探討過這個問題。不過多年來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來愈嚴重,而最近在時裝界鬧哄哄的新聞已經完全反映出來。
先有Hedi Slimane離開Celine,然後是Bottega Veneta的Matthieu Blazy跳槽到Chanel,Carven的Louise Trotter則取代Matthieu Blazy成為Bottega Veneta新創作總監,最近再傳出Burberry的Daniel Lee會過檔Jil Sander,而Jil Sander雙人設計師Luke Meier和Lucie Meier則會去Loewe取代Jonathan Anderson,而Jonathan Anderson則會內部調職到Dior女裝取代Maria Grazia Chiuri,還有Diesel的Glenn Martens會跳槽到Maison Margiela。
以上一連串人事變動及言之鑿鑿的傳聞,一時三刻令人難以消化,莫講是一般消費者,就算是我這麼資深時裝傳媒人都被弄得一團亂,已經記不清誰是那個品牌的設計師。
上文提到惡性循環,Celine最近的人事變動正正是好例子,Celine宣佈Hedi Slimane離職後,隨即宣佈委任名氣不大的Michael Rider擔任新創作總監,而這位仁兄正正是Phoebe Philo的前任助手,曾經在Celine共事長達十年。Celine這個舉動,很明顯是希望回歸Phoebe Philo時期的美學風格,為甚麼不延續Hedi Slimane那風格?因為消費者已經厭倦平庸而且過多的logo設計,加上由The Row、Lemaire、Jil Sander、Carven以及一眾韓國及中國內地新冒起品牌都走簡約美學風格,這股風潮來勢洶洶,消費者的喜好亦隨之而改變,所以Celine有這個部署是可以理解。但這個惡性循環,亦正正是Celine自己的短視而造成,因為當初為了追求更大盈利而在營運銷售上對Phoebe Philo施壓,最終導致雙方意見不合而分手,失去一位深受時裝人讚譽的設計師,有不少粉絲更因而四出尋找她昔日的Old Celine來收藏。Celine在Hedi Slimane掌舵的七年時間,雖然曾帶來理想銷售成績,但發現原來只靠logo設計並不能長久俘擄消費者的心,加上BLACKPINK的Lisa不再代言Celine,Celine人氣亦隨之而下滑。
Hedi Slimane與Celine是為何分手已經不是重點,因為經歷這十多年,這些分手個案來來去去都是意見不合,續約條款談不攏,或者是成績欠佳而「被」分手。有很多設計師與品牌都曾經有過甜蜜美滿日子,紅透半邊天受到萬人敬仰,但到頭來都敵不過潮流及市場起伏而被離棄。
兜兜轉轉,品牌的一番辛苦經營都好像是一場夢,寵幸消費者變成種下禍根,反被消費者見異思遷而害得雞毛鴨血。在這個惡性循環下,誰人落馬誰人上場已經毫無意義,因為品牌、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都不存在真感情,不存在忠誠和責任,要怪,就怪這些國際品牌作繭自縛,咎由自取。
【你點睇?】DeepSeek發布受到關注,惟美國正調查其有否透過第三方購入先進晶片,你認為美方會否封鎖DeepSeek?►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