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0
摧毀富豪的完美風暴
正所謂「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香港作為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方,其實要一眾富豪出事都相當難,但這些年又的確出現多個因素摧毀了他們的財富,讓我們數一數。
談到富豪,多少錢才算得上富豪?香港大約有多少富豪呢?記得數年前寫過一篇相關文章,瑞銀聯同羅兵咸永道於2017年發布《億萬富豪報告》,指全球有約1500位億萬富豪,而亞洲億萬富豪人數達637人,首次超過美國的563人。當時我對傳媒所用的「億萬富豪」這個字眼有所懷疑,亞洲地區身家上億怎會只得數百人呢?
單計香港也不止幾百位過億富豪吧,香港上市公司也過千間,銅鑼灣地舖、麥當奴道、山頂道,隨意一個地址都值過億,即使這個「億萬富豪」是以美元計算,也應該不止吧。後來讀過原文出處,「億萬富豪」所指的是擁有10億美元身家,即78億港元,這就與認知差不多了。
身家達78億港元,能成為富豪級數,投資考慮最著重的已不是資本增值,而是資產安全與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最出名的是Benjamin Graham提到的股票與債券比例,按市況高低去調整股債比例。坊間亦有些金融機構推行按年齡調整股債比例,例如70歲就應該投資70%債及30%股票。富豪的資產配置考慮,當然有更多資產類別選擇,其中一個是房地產。
債、股、房地產三個投資類別,資產配置這些簡單概念,富豪可以請一組人幫忙打理便可,富豪們更能接觸到普通大眾沒有資格投資的項目,贏面相當大。這些投資項目,近年發生了甚麼事呢?
近年高端投資項目屢爆事端,令富豪們損失慘重。(Shutterstock)
債券方面,直債入場門檻本身已很高,富豪們更有機會成為少數核心投資者。可惜他們不少買入大量恒大債券,有傳一個富豪飯局中,同枱的超級富豪加起來買入過千億恒大債券。如今恒大雖還未正式破產,但實際上這些債券與廢紙有多少分別呢?
房地產方面,普通市民會想到買三兩個物業收租,富豪們可以擁有整棟商業大廈或地舖。近年零售疲弱,加上消費習慣改為網購為主,令商舖價值下跌,一眾業主十分困擾,尤其運用槓桿的業主更麻煩,一方面加息令成本大升,另一方面減租壓力又令估值下調,觸發銀行call loan,而空租則沒有現金流。
股票方面,大眾買普通股票,富豪們則可以操控「莊家股」,本應買賣兩贏,可惜香港股市持續低迷。近年證監大力打擊買賣殼等財技活動,股市又一潭死水,不少富豪持有「莊家股」,過往利用財技賺錢,炒高股價再按股套現之類,如今因市值大跌,加上加息因素,以股抵押槓桿變得不可行。
財富到達這個級數,早已上岸,在資本主義富者愈富的法則下,身家吃十世也吃不完,要把他們拉下神壇,談何容易呢?事實上,歷年風浪也很難傷到他們,他們相對普通市民永遠有優勢,甚麼風暴與海嘯,全城輸大錢,他們未必大輸,甚至乎有機會賺大錢。然而,以上這些高端投資項目全部出事,有些甚至到 「吐吐羅絲」(total loss)的程度,令他們跌得比普通市民傷,這個完美風暴實在百年一遇,相當罕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渣馬4名內地跑手被取消資格,4人同屬一個經理人,號碼布疑被調換,你認為主辦方應否酌情處理?►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