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2025
香港轉廢為材官產學研新思路︰四電一腦回收、環保署園林廢物升級再造及理大研發環保再造磚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為實現2050年零排放的願景,政府近年積極節能減廢。可是,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量依然有增無減。根據政府資料顯示,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每日棄置量,由2013年的1.33公斤,上升至2023年的1.44公斤,較日本及新加坡的0.88公斤高逾六成多。
事實上,要全面大幅減廢,凝聚大眾力量至為關鍵。我喜見「官產學研」的合作方案經已萌芽,值得全民參與及推動。
屯門曾咀的Y.PARK【林.區】是環保署用作轉廢為材的設施之一。該園自2021年啟用,目前已回收處理逾1.5萬公噸園林廢物。園內透過運用木材破碎機等設備,把合適的園林廢物轉化成有用資源,方便循環再造或升級再造。例如把木碎用於農業或園藝種植,又成功與本地靈芝種植場合作,協助對方利用木碎來種植靈芝;更試驗把木材生產成生物炭,作為土壤改良劑、過濾污染物的濾料、堆肥促進劑和建築物料的添加物等。日後如技術進一步獲得認證,更可考慮把它應用於社區,如公園花圃或公路行道樹的泥土上,把廢棄物料轉化成有用資源,讓大眾看得見成效。
屯門另一大型回收設施WEEE.PARK,主力處理廢電器及電子產品。該園採用先進設備,把「四電一腦」透過除毒、拆解和循環再造,轉化為有價值的二次物料。過程中,還會就廢電器的有害物質採取嚴格監控,避免廢電器因棄置不當,釋放鉛、水銀及溫室氣體等有害物質造成環境污染。
學界方面,香港理工大學就結合建築廢料和其他棄置物研發「環保再造磚」,將破碎後的建築固體廢料代替部分天然砂石骨料,以製作再生骨料,成為綠色建材。團隊掌握碳化養護技術,利用二氧化碳(CO2)氣體與再生骨料表面水泥砂漿中活性成分之間的碳化反應,將之加速,以填充砂漿中毛細孔和微裂縫,從而降低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壓碎值,令環保再造磚的耐用程度媲美天然沙石。這技術同時可將二氧化碳氣體永久儲存於建築材料中,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
在科研上,政府推出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成功引入本地公營科研機構和研發中心,以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當中不乏推動轉廢為材的項目,如利用廢灰取代水泥,可用於填海工程的水泥土攪拌樁,有助減少廢灰棄置量及填海工程的碳排放。
有預計香港的堆填區快將在2026年達至飽和,社區減廢刻不容緩。轉廢為材不但有助資源循環再用,還能減輕堆填區壓力,故此,我們應該齊心推動和實踐不同類型的減廢方案,助香港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