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6
美國的貿易大棒也把自己打下神壇
特朗普關稅戰的大棒繼續亂揮。上周白宮宣布對所有鋼鋁產品徵收25%關稅、對主要交易夥伴進行對等關稅調查,並對汽車、半導體和藥品另行徵收關稅。不過,股市債市似乎已經有點無感了,彭博通訊社直稱「無畏的華爾街交易員」不當貿易戰一回事了,美股聚焦盈利,上周漲;美債聚焦通脹和零售,先升後跌。
中東形勢稍穩,油價也趨穩。黃金價格在連續上漲後,動力略減。美元匯率高位回落,日圓領漲。美國零售增長跌幅,為兩年來最大,不過加州山火和冬季暴寒干擾了數據。
美國1月通貨膨脹再次反彈,並超越了分析員的預期。CPI按年增長3.0%,核心CPI按年升3.3%,vs分析員預期的2.9%和3.1%。數值超預期,多少是一個意外,但也不必太當真。正常情況下,許多包裝製品在年初加價,今年更多。雞蛋價格受到禽流感衝擊,漲價53%,同時二手汽車和飛機零件價格也拖累了整體數字。
CPI公布前,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在9月恢復減息,數據公布後,期貨市場的預期往後推到10月作今年首次降息。真正有趣的是,市場對接下來的降息路徑完全沒有共識。從期貨市場定價看,第二次減息概率達到100%的時間點要等到2026年12月。這種定價,應該理解為交易員對未來利率走勢也把握不住,退場觀望氣氛濃厚。的確,利率掉期的成交量萎縮。
擺出觀望架勢的不只是交易員,還有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他在上周兩日的國會聽證會中表示,通脹已有明顯回落,但是還沒有達到滿意的水平,因此政策利率應該維持在抑制狀態。至於何時重啟減息,一切取決於經濟數據。聯儲局不僅觀望物價水平的回落,也同時在觀望特朗普新政給美國經濟帶來如何的衝擊。
鮑威爾一再強調,聯儲局置身於政治之外,不揣測政府政策,只根據相應的通脹和就業數據來調整貨幣政策。距離聯儲局大樓不遠的白宮,卻老實不客氣地干預起鮑威爾的活兒。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鼓譟利率應該下降,「與關稅政策齊頭並進」。特朗普明白,自己炒不掉鮑威爾,但不會改變其行事方式。鮑威爾強調政策不受影響,最終還是會就範的,當然前提是通脹治理有新的較大進展。
在未來數月,傳統意義上的通脹數據對聯儲局決策不太重要,FOMC更關心的是政策不確定性以及由此產生的物價衝擊。除非就業市場突然坍塌,或者金融市場驚現系統性風險,聯儲局估計都會靜觀其變。筆者看來,特朗普內閣的各項政策到年中應該顯出端倪,加上一兩個月的市場預警,9、10月FOMC可以回歸正常操作,決策程式毋須被政策不確定性所挾持。
奉行單邊主義的特朗普,為了商業利益,不惜犧牲地緣政治的長遠戰略利益。(Shutterstock)
特朗普上周簽署了備忘錄,啟動「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計劃,將美國與其他交易夥伴彼此徵收的關稅率拉到對等水平。其他國家對美國多徵關稅,美國就對等地徵收對方關稅。如果非關稅政策帶來不公平貿易,包括增值稅(VAT),美國也將徵稅反擊。白宮將致力於堵塞繞道貿易,即通過第三國向美國發送產品以規避美國關稅。同時,美國將對汽車、半導體和藥品加徵進口關稅。
特朗普稱,「想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只要是在美國生產製造,就不需要面對關稅。許多國家多年來都對美國有不公平的待遇,對等關稅的方法將為美國貿易帶來和平與繁榮」。這是大蕭條時代之後,美國最大的一次關稅行動,最快可以在4月2日生效。
從加權平均關稅稅率角度看,印度、韓國、巴西、越南、墨西哥、加拿大、英國、中國、歐盟的最惠國貿易加權關稅稅率均高於美國,其中印度、韓國、巴西、越南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超過5%,明顯高過美國徵收的2.2%關稅。從貿易逆差角度看,在2023年,中國、墨西哥、越南、德國、日本、愛爾蘭、加拿大、韓國、台灣和意大利名列前十位。
以特朗普政府針對墨西哥、加拿大的關稅打法判斷,此次對等關稅可能試圖通過強烈手段,逼迫貿易國減低對美關稅稅率,並在其他美國關心的議題上配合。關稅被當作籌碼,而未必是最終目的,但不排除不願就範的國家被調高稅率。
這次對等關稅所針對的,是美國主要交易夥伴,其中多數是戰略盟友。此舉再次佐證了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傾向,為了商業利益,不惜犧牲地緣政治的長遠戰略利益。戰後美國通過出讓本土市場來搭建貿易秩序的做法被徹底摒棄,大棒取代了胡蘿蔔。在極端施壓之下,歐洲日本等最終估計都會選擇妥協,但是美國的貿易大棒也把自己打下神壇。戰後70餘年的全球化,已經漸行漸遠。
*本周焦點*
慕尼黑安全會議,尤其是關於俄烏談判的進一步消息。同時關注日本GDP、FOMC會議紀要和澳洲減息。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馬斯克劍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籲網民找出「罪證」。你認為若NED遭關閉,是否可促進全球和平穩定?►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