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2-25

「寓教於商」發展桌球運動,實現多贏局面

  特區政府近年對體育事業的支持逐步增加,例如將劍擊、單車、羽毛球、游泳等列為重點扶持項目,通過對精英運動員的資源投入,從而打造香港體育的金字招牌。

 

  香港曾經舉辦過一些大型桌球賽事,例如「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這些賽事不僅提升了本地桌球的氛圍,既讓世界看到香港的桌球實力,也讓特區政府看到桌球運動的發展潛力。

 

香港在2022年於紅館舉辦世界桌球大師賽,吸引數千市民入場觀戰。(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fb圖片)

 

  有見及此,康文署早前宣布自2月25日起接受持牌桌球館的申請,放寬青少年進入桌球館的限制,具體措施包括將最低年齡限制由16歲下調至8歲;放寬限制青少年進入持牌桌球館的時間,由現行晚上8時至翌日早上10時,調整至晚上11時至翌日早上7時;以及允許身穿校服的青少年進入持牌桌球館,以鼓勵更多青少年接觸桌球運動。

 

  一直以來,桌球室給人不太好的印象:烏煙瘴氣、品流複雜。因此,最初有意見認為,政府若要發展青少年桌球運動,不應摻雜商業桌球館在內,並提建議當局可借助社區中心的場地,或資助學校改裝課室來推行。坦白說,筆者本來也認同這種看法,後來做了一些調研之後發現,這一想法不太可行。

 

  首先,在場地方面,現時全港只有11所公共體育館配備桌球設施,其中10間提供美式桌球,但只有一至兩張球枱,僅順利邨體育館同時提供美式和英式桌球,各提供四至五張球枱。由此可見,場地數量明顯不足,無法有效支持青少年桌球運動的發展。

 

  在地點方面,雖然西貢一些文娛中心例如曹公潭戶外康樂中心設有好幾張桌球枱,但對許多學校來說,位置過於偏遠。至於改裝學校課室,根據千禧校舍的標準,中小學的課室面積均為67平方米,而康文署的一個美式桌球室面積已達62平方米。因此,若要在已經緊湊的校舍中再騰出一個課室作為桌球室,實在困難重重,何況一間學校若只得一張球枱,實在難以支撐這項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若商業桌球館認為青少年客人是商機,自然會調整營運策略,提供適合他們的環境。(Shutterstock)

 

  相比之下,商業桌球館在市區比比皆是,交通方便之餘,球枱數量也相對充裕。當商業桌球館發現青少年是一個潛在市場時,自然會產生動機調整營運策略,包括積極落實康文署和控煙辦等要求,創造更適合中小學生的訓練環境,徹底改變以往的負面印象。

 

  然而,若只單純開放商業桌球館而缺乏支援,只是靜待機緣巧合,期望中學生無師自通、自學成才,這就無異於守株待兔,亦無法達致推廣體育運動的政策初衷。

 

  體育運動從來都是先普及、後拔尖,因此,筆者建議當局鼓勵學校組織桌球課外活動,利用學校津貼外聘專業教練,並借助學校附近的商業桌球場地進行訓練。這樣不僅能提供專業指導,同時可確保青少年的安全,也能使學校和家長更加安心。

 

  要將桌球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進一步普及,筆者認為當局可鼓勵學校組織校隊,當校隊發展到一定數目,便可舉辦校際桌球比賽,以營造更熾熱的運動氛圍,從而發掘具潛力的年輕選手,最終培養出優秀運動員。

 

當局應鼓勵學校組織桌球課外活動及組織校隊,以培養優秀運動員。(Shutterstock)

 

  透過這種「寓教於商」的模式,學校能夠在傳統球類和田徑類運動中,開闢新的體育競技項目;桌球館亦可以增加收入,另闢財源;特區政府在推廣體育運動之餘,也能夠通過教育活動,惠及經濟民生,通過官、商、校三方合作,實現多贏局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成人亦會專注力不足?嘉賓分享中年確診過度活躍症+自閉症過程!► 即睇

更多飛常談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香港經濟發展 #飛常談 #港台評論 #體育 #桌球 #青少年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