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25 13:32
《基金觀點》施羅德:聚焦中國結構性機遇,高息股吸引力提升
《環富通基金頻道21日專訊》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昀指,預期2025年很可能是美聯儲減息周期結束的尾聲,2026年則可能進入加息周期。這主要取決於美國經濟基本面本身的強勁狀況。
雖然弱美元有助於美國經濟的中期發展,但通脹預期仍是決定美聯儲短期政策取向的關鍵因素之一。從當前的美國經濟狀況、企業盈利及通脹預期來看,2025年很可能見證本輪減息周期見底。此外,若特朗普重新執政,美國政策的變化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這仍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市場或尚未完全消化相關風險。然而,從美國國債及美元的短期走勢來看,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與通脹的預期仍然較高,未來或有機會迎來修正。
*內需勢發力以對沖貿易戰影響,政策需搭配制度變革*
過去兩年,外貿對中國經濟起到了正向推動作用,但如果2025年貿易對經濟的貢獻轉為負數,那麼內需勢必需要發力以對沖影響。這樣的情境其實並非首次出現,歷史上幾次內需驅動的階段,均發生在類似的經濟環境下,例如1998年、2008年,以及2015-2016年。回顧這些內需刺激時期,可以得出以下幾點觀察。
過去的內需刺激政策,通常同時涵蓋需求端與供給端,但資本市場往往更關注需求端,而忽略供給端的變化。若內需政策能夠搭配制度層面的變革,其對經濟及整個社會的影響將更為深遠,例如1998年的國企改革,乃至更早的1992年「南巡講話」,均為內需驅動的重要背景。與過去不同,本次內需政策尤為強調消費與科技的驅動作用,而較少提及傳統的固定資產投資等項目,這一點值得關注。
*科技創新領域值得深入挖掘,消費板塊側重精挑細選*
目前政策環境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偏暖的宏觀背景,但考慮到A股估值已處於歷史40%-50%分位,更關注結構性機會。高股息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國債的替代品,在國債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高股息股票憑藉較高的分紅收益率、較低的波動性與回撤風險,顯示出更大的吸引力。儘管在市場大幅上漲時,該板塊可能短期跑輸,但從長遠來看,仍具備穩健優勢。
短期內,市場需要有效推動內需,但從中長期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仍需本來從投資、房地產驅動向科技驅動的轉型。在全球創新競爭的大環境下,科技創新領域值得深入發掘。
消費行業已經歷超過3年的調整,因此將更側重於精挑細選。關鍵在於從時代發展趨勢與企業基本面綜合考量,尋找真正處於「長坡厚雪」(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這類企業才值得投資者長期持有。(wa)
雖然弱美元有助於美國經濟的中期發展,但通脹預期仍是決定美聯儲短期政策取向的關鍵因素之一。從當前的美國經濟狀況、企業盈利及通脹預期來看,2025年很可能見證本輪減息周期見底。此外,若特朗普重新執政,美國政策的變化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這仍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市場或尚未完全消化相關風險。然而,從美國國債及美元的短期走勢來看,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與通脹的預期仍然較高,未來或有機會迎來修正。
*內需勢發力以對沖貿易戰影響,政策需搭配制度變革*
過去兩年,外貿對中國經濟起到了正向推動作用,但如果2025年貿易對經濟的貢獻轉為負數,那麼內需勢必需要發力以對沖影響。這樣的情境其實並非首次出現,歷史上幾次內需驅動的階段,均發生在類似的經濟環境下,例如1998年、2008年,以及2015-2016年。回顧這些內需刺激時期,可以得出以下幾點觀察。
過去的內需刺激政策,通常同時涵蓋需求端與供給端,但資本市場往往更關注需求端,而忽略供給端的變化。若內需政策能夠搭配制度層面的變革,其對經濟及整個社會的影響將更為深遠,例如1998年的國企改革,乃至更早的1992年「南巡講話」,均為內需驅動的重要背景。與過去不同,本次內需政策尤為強調消費與科技的驅動作用,而較少提及傳統的固定資產投資等項目,這一點值得關注。
*科技創新領域值得深入挖掘,消費板塊側重精挑細選*
目前政策環境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偏暖的宏觀背景,但考慮到A股估值已處於歷史40%-50%分位,更關注結構性機會。高股息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國債的替代品,在國債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高股息股票憑藉較高的分紅收益率、較低的波動性與回撤風險,顯示出更大的吸引力。儘管在市場大幅上漲時,該板塊可能短期跑輸,但從長遠來看,仍具備穩健優勢。
短期內,市場需要有效推動內需,但從中長期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仍需本來從投資、房地產驅動向科技驅動的轉型。在全球創新競爭的大環境下,科技創新領域值得深入發掘。
消費行業已經歷超過3年的調整,因此將更側重於精挑細選。關鍵在於從時代發展趨勢與企業基本面綜合考量,尋找真正處於「長坡厚雪」(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這類企業才值得投資者長期持有。(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