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養生 │ 乍暖還寒百病易發,春季養生重養陽:中醫推薦2款立春養陽茶療
暖冬經過,話咁快進入立春。註冊中醫師李殷兒話,春季是個「多事之春」,俗語雲:「百草回芽,百病易發」。春天天氣多變化,乍暖還寒,春天以風邪為主,容易受涼感冒或致扁桃腺炎、肺炎、咳嗽、哮喘等。風性易動善變,肝陽、肝火、肝風每易隨春氣上升,或影響脾胃功能,高血壓病、中風、眩暈、失眠、皮膚病等容易復發。
春季進補原則「養陽」
李醫師話,《黃帝內經》早有提「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意即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本草綱目》主張「以葱、蒜、韭、寥、蒿、芥等辛嫩之英,雜和而食」,除了寥、蒿等野菜現已較少食用外,葱、蒜、韭可謂是養陽的佳蔬良藥,在春天應多入膳。
日常起居如何達到養陽?
春天屬陽,為陽中之少陽,所謂養陽是指順從陽氣向上向外生長的特性,使人體的陽氣得到長養和疏放。《內經》云:「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起居方面,順應春季陽氣上升生發的特性,從心身兩方面疏放陽氣。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匯,此時要順勢而動,衣著寛鬆,並保持頭部放鬆,不宜戴過緊的帽子,頭髮也不應紮得太緊。
冬天人體陽氣潛伏於內,再加上為了禦寒,人們多留在室內,並會多吃熱性的食物和補品,令體內多有鬱熱蓄積。當春天來時,應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動,適當吃一些健脾的食物,以達致化濕,助陽散熱的功效。精神上,切忌大怒,保持心情舒暢,能疏泄肝氣,有助於肝氣與春陽升發統一,有益身體健康。
李醫師推介立春養陽食療
黨參紅棗補氣茶
材料:黨參9克,雲苓12克,白朮12克,龍眼肉9克,紅棗3粒,陳皮1角。
製法:藥材洗淨加水2L,煲滾後以中火煲15分鐘,熄火焗30分鐘,再用中火煲10分鐘即可,代茶飲用。
功效:升陽袪濕,補氣養血。
香附玫瑰柔肝茶
材料:香附9克,玫瑰花6克,生薑3片,陳皮1角。
製法:香附陳皮加水四碗先入煲,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煎二十分鐘,隔渣後加入玫瑰花焗約五分鐘,可以按需加入紅糖調味。
功效:活血化瘀,柔肝解鬱,適合肝鬱而情志不舒、抑鬱者選用。
被訪者簡介
李殷兒中醫師簡介
畢業於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曾於醫院病房及門診工作。有見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李醫師修讀國家公共營養師課程及實用老年病學證書課程等,不時為各大機構舉辦講座及工作坊,推廣中醫食療知識,希望大眾認識養生與疾病之關係。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