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 │ 八旬名醫血尿確診膀胱癌3期 ,7.9厘米腫瘤幾乎塞滿膀胱,3個月新療法助癌細胞消失
台灣年近八旬的腸胃科名醫鄭光人於1年前因血尿問題,證實患上膀胱癌,當時腫瘤面積更達7.9厘米。但他未有跟從傳統療法將全膀胱切除,反而以1新式療法,3個月後成功令腫瘤近乎消失。
綜合台灣傳媒報導,年近八旬的台灣腸胃科名醫鄭光人,於去年證實患上膀胱尿路上皮癌三期,當時腫瘤幾乎塞滿整個膀胱,但他其後通過3個月的免疫療法及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之後,腫瘤幾近乎消失,由有7.9厘米縮小到1.33厘米。主診醫生其後將剩餘於膀胱內的腫瘤切除做化驗,報告更顯示已無任何癌症細胞。鄭光人在術後三個月追蹤,也沒有復發及遠處復發的任何跡象,目前只需持續使用免疫藥物並定期追蹤以預防復發。
年近八旬的台灣腸胃科名醫鄭光人,於去年證實患上膀胱尿路上皮癌三期。
名醫鄭光人接受3個月的免疫療法及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
鄭光人膀胱內的腫瘤3個月後由有7.9厘米縮小到1.33厘米。
鄭光人膀胱內的腫瘤3個月後由有7.9厘米縮小到1.33厘米。
傳統 VS 新式療法
鄭光人其後受訪表示當時腫瘤達7.9厘米,而且是膀胱癌三期,如果以傳統方法治療,是需要將膀胱全切除,再拿一段迴腸來代替,然後作造口一輩子帶尿袋。但他採用的新療法,則是術前先進行標靶及免疫治療,再評估手術時機。
血尿警號
問及如何發現患上膀胱癌? 鄭光人則回憶指是因一年多前,身體出現無痛性嚴重血尿。
因為沒甚麼不舒服而且想說快八十歲了,就與它共存吧!沒想到後來頻尿愈來愈厲害,幾乎每小時要上廁所一次,甚至半夜也是,後來去醫院接受一系列檢查後便確診患癌。
鄭光人又呼籲大眾:
病向淺中醫,有異常症狀就要盡早就醫、及早治療。
膀胱癌7大常見症狀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明駿醫生指,早期的膀胱癌症狀不明顯,患者可能會有無痛血尿、尿頻及排尿時感到痛楚等。當病情惡化至晚期或癌細胞已擴散時,則可能會感到骨盆疼痛、骨痛、體重突然下降及腿部浮腫。「膀胱癌有較高風險惡化,一旦腫瘤擴散,其五年存活率僅為百分之五。」
新療法如「追蹤子彈」抑制癌細胞
潘明駿醫學界研發出新一代治療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有三個重要元素,包括抗體、連接子及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猶如「追蹤子彈」,當藥物進入體內後,抗體能識別癌細胞,並透過連接子直接在腫瘤表面釋出藥物,抑制癌細胞。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