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歐式長者生活社區 從認知障礙者角度出發 提供有溫度的照顧
近年來,認知障礙症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香港七十歲以上長者當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患上認知障礙症;八十五歲以上患病比率更是高達三分之一。預計到2036年,全港認知障礙症患者數量最多可達二十八萬。加上香港面臨人口老化的挑戰,安老服務又該如何發展?迎進生活 (Forward Living) 是香港少數奉行美國「伊甸哲學」Eden Alternative 的安老院舍,銳意擺脫傳統老人院舍的營運模式,建立一個以長輩為中心、以人為主導的生活社區。當中在照顧認知障礙患者上,更帶出獨有的新思維與角度,令服務更貼心、更具溫度。
迎進生活長者生活社區院長紀子謙表示,長者通常面對三大煩惱:孤獨、無助和無聊感。迎進生活團隊致力透過日常生活有意義的活動及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助長者消除這些煩惱。
現在的樂齡一族,教育及生活水平均較昔日的老友記為高,對安老服務的要求和需求亦大不同。可以想像,我們老去時,對安老服務也會希望擁有更多話語權、自主權和選擇權。故此,迎進生活院舍奉行「伊甸哲學」,致力營造一個以長者為中心、以人為主導的生活環境。為致力實踐「以人為主導」的服務理念,迎進生活特別著重服務質素及與長輩的關係,故照顧員與長者人手比例遠高於社署要求。尤其在照顧認知障礙的長者方面,人手比例更達到1:6至1:8人手比例。
以長輩為主導 用心觀察住客「投其所好」
在迎進生活住客中,患不同程度嘅認知障礙患者佔43%,當問到在照顧他們時最需要的是甚麼時,紀子謙直言最重要的是要「投其所好」,了解每位長輩的興趣和喜好。「很多人所理解的所謂認知障礙行為問題,有時候只要留意一些細微的舉動,就能拆解行為問題所在。我們每位同事都會了解長輩的喜好、習性、文化背景以至興趣等,對照顧上有一定的幫助,有時候認知障礙的長輩未必能用言語表達,唯有透過同事對長輩的認識,了解其反應背後的不安原因,才能有效地拆解問題所在,而同事於交更或開會時,都會分享經驗,不僅是照顧員,還包括前台同事及保安等。通過不同崗位的同事觀察住客的特性、行為、情緒,有助更好地幫助住客。例如很多認知障礙症患者不喜歡喝水,而前台同事留意到有住客特別喜歡喝自動販賣機裡的某款飲品,於是院方按住客的喜好調節其飲食口味,成功讓他攝取更多水分。」
開放式照顧模式 維護認知障礙症患者尊嚴與自由
迎進生活同時亦採用「開放式照顧」,當中「遊走」是認知障礙症常見的症狀,亦是造成院舍照顧上的困擾,擔心危及患者安全,迎進生活卻容許認知障礙症住客在安全的情況下在院內自由出入、或到樓層探望朋友、甚至可以到其他公共空間例如餐廳、圖書館等地方參與活動,維持社交。「我們希望長輩生活能繼續獲得尊重及自由,即使患有認知障礙,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能接觸不同的人和事,或於員工陪伴下外出。」 迎進生活團隊認為在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時,不應只單純以運作效率為主導,更需要把長輩的尊嚴放在首位,減少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標籤化。 「如當遇到有遊走的情況出現時,與其視之為一個需要制止的行為問題,不如理解為長者在「探險」,這種思維轉變能讓我們以更正面和創新的方式來應對。」 迎進生活在確保長輩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探索環境,滿足他們的活動需求,不僅能減少使用不必要約束的需要,更能維持自主和尊嚴。
迎進生活院舍採用北歐風格,為長者營造舒適的居住及社區環境。
享受社區鄰里生活 重拾自主生活樂趣
作為已獲社會福利署高度照顧安老院舍牌照的院舍,迎進生活希望長者在這裡生活時,不會覺得身處院舍,而是能夠享受到舒適多元的生活環境,享受社區應有的鄰里生活。「我們不僅是照顧者,更是陪伴者,讓長輩雖然年紀大了,依然有空間去繼續成長和學習,陪伴他們的成長。」紀子謙指迎進生活更設特大戶外感官花園,讓住客參加與五感鍛鍊的活動,只要長輩活動能力尚可,都會鼓勵積極參與,多聆聽他們的想法,如有能力的話,可以邀請他們嘗試幫助他人,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而透過參與種植、食物製作、棋藝等活動,建立社交圈子,享受社區應有的鄰里生活,採訪當天,便有長者在花園「開party」,即席採摘士多啤梨,親手泡製水果茶享用。迎進生活的鄰里生活圈子不只限於人,更有動物的參與,作為全港首間長駐友伴犬的安老院,除了讓其生命力感染長輩,更可給機會長輩照顧動物,身份亦由「被施予者」變成了「施予者」,體現了自我價值。
院舍對面便是感官花園,住客可在此享受閑適時光,感受退休生活的小確幸。
個人化房間佈置 締造像家一樣的院舍生活
迎進生活採用北歐式安老模式,團隊去過日本、芬蘭等不同國家的安老服務機構,甚至家具設施廠房考察,希望將世界性視野帶回香港。「北歐被譽為最開心的國度,我也想將快樂、開心帶回來,於生活上貼心照顧長者需求,從而造就他們每天生活的小確幸。」迎進生活共有229張床位,大部分為單人房,也有相連房、雙人房及五人房, 房間內除了提供床和基本沙發等家具,也讓許住客擺放自己喜歡的家具、物品或掛畫等,團隊也會幫忙安裝,讓這裡成為他們度過晚年的家。
個人化且溫馨的房間為住客締造屬於自己的「家」。
迎進生活重新定義照顧的本質,強調以人為主導的服務理念,打破傳統安老院舍的營運模式,提供專業護理服務及設施,為長輩打造健康、積極自主的生活環境,能提升服務質素之餘,更能創造一個讓長輩受尊重、活得有尊嚴的生活。同時,希望影響更多同行,讓社會前進一步,令整個安老文化可有更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