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型 │ 血型決定患病風險?B型易患乙型肝炎?1種血型患胃癌風險最高
血型決定患病風險?有醫生就指出,不同的血型會吸引特定的細菌、病毒,甚至癌細胞靠近,例如B型血肝病風險高、O型易患胃潰瘍等,其中有一種血型患胃癌的風險最高,需注意胃部健康。
台北榮民總醫院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在其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將血型比喻為「細胞的穿搭風格」,由紅血球上的糖分子決定那些病原體喜歡「找上門」。他解釋,人的紅血球外面包裹著一層糖分子,不同血型便代表不同的糖組合;這些糖分子除了影響輸血相容性,亦影響病原體的「黏附能力」。換言之不同血型的人士就像穿著不同花紋的外套,某些病菌會特別喜歡某類花紋,因此不同血型的人士就會各自有不同的健康風險。
而上述的糖分子除了貼在紅血球上,還存在於腸胃道、呼吸道及血管內壁,除了會直接影響身體對抗病原體的方式,也會對血液流動、凝血功能造成,甚至與癌症風險亦有關。
血型特質|4大血型決定各自患病風險
張家銘分別列出4大血型各自的健康風險,以及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供大家參考。
A型
A型血人士的紅血球表面有A型糖分子,使某些病菌特別容易附著在胃壁上,當中包括幽門螺旋桿菌,因此罹患胃癌的機率較高。另外,A型血人士的免疫系統相對容易產生較強的發炎反應,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是好事,然而一旦失控,就會成為慢性疾病的溫床。此外,發炎較明顯也可能令血液較容易凝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A型血人士最需要注意胃部健康,尤其患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的人士,需檢查是否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且確診後一定要確實接受完整的抗生素療程,以免細菌殘留導致長期發炎,進一步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張家銘建議,A型血人士平日可多攝取抗發炎食物,例如深色蔬菜和 Omega-3脂肪酸,以平衡身體的發炎反應。
B型
B型血人士的紅血球上有B型糖分子,和乙型肝炎病毒的關係特別密切,因此感染乙型肝炎的機率較高,也較容易發展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癌。
B型血人士最需要注意肝臟健康,特別要小心乙型肝炎的傳播,應確認自己是否已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如果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建議定期追蹤肝功能,避免病情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此外,B型血人士也要避免過量飲酒,減少進食加工食品和高脂肪飲食,以降低肝臟負擔。
O型
O型血人士的特別之處在於其紅血球上沒有A或B型糖分子,會讓某些病菌找不到「落腳點」,因此在部分感染性疾病(如瘧疾)上的風險會較低。不過O型血人士的凝血功能較弱,因此罹患出血性疾病的風險會較高,例如感染登革熱病時,有機會比其他血型人士更容易出血,又或者病情更嚴重。
另外,O型血人士通常胃酸分泌較多,容易患上胃潰瘍,建議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取,並在出現胃痛或消化不良時及早求醫接受檢查,以確保胃部健康。
AB型
AB型血人士的紅血球上同時帶有A型和B型糖分子,雖在某些情況下可享有A型血及B型血的優勢,但也可能需要同時承擔2種血型的健康風險;例如AB型血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O型血人士高,免疫系統反應亦較為複雜。
因此,AB型血人士應綜合考量 A 型和 B 型血的健康風險,例如同時關注心血管及肝臟的健康,建議平日進行規律的運動,均衡飲食,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有助減少這些潛在的風險。
不過張家銘最後亦強調,血型決定的只是罹患不同疾病的「傾向」,實際上會否患病,其實還是取決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他認為,只要了解自己的血型特性及健康弱點,便能夠作出針對性的預防。
同場加映|胃癌8大重要因素
台灣胰臟科醫生林相宏曾於其Facebook專頁指出胃癌的8大重要因素:
1.遺傳基因包括 CDH1、RhoA、MLH1、MSH2、MSH6、PMS2等
2.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3.胃癌家族史
4.煙酒
5.常吃紅肉、燒烤、高鹽份飲食
6.缺乏水果蔬菜之飲食習慣
7.肥胖
8.暴露金屬粉塵
資料來源:胰臟醫生 林相宏
同場加映:預防胃癌護胃4招
想要預防胃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李元方醫生拆解以下護胃4招:
1.及時檢測並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患有萎縮性胃炎、潰瘍,息肉等胃病要積極接受治療,切勿自行服藥、定期照胃鏡。
2.改善生活習慣,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食外賣、燒烤、高鹽、高糖、煙燻、燒烤、醃漬等食物,不吸煙少飲酒,不捱夜。
3.適量運動、減肥,舒緩壓力、保持心情愉快。
4.年過40人士或直系親屬,如有消化道癌症病史,應盡早提前胃鏡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資料來源: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李元方醫生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