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0/02/2025

今年預算案諮詢,各政黨罕見出現爭議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慕飛

    李慕飛

    李慕飛,資深政策研究及傳媒工作者,曾近距離觀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與失。

    但凡香港事,無論是與非,事事關心。

    港是港非

    本欄每周一更新

  每年《財政預算案》公布前,財政司司長慣例會諮詢政界意見,各黨派原本都是各抒己見,各自表述,政府會選擇性地吸納意見,社會通常不會太在意政黨的建議,因為一切都以正式公布的《預算案》為依歸。不過,今年情況大有不同,司長預先指出財赤高達千億水平,表明節約開支為今次的主旋律,即將會削減公共開支,因此觸動政黨神經,各自針對政策熱點提出建議,各建議不但南轅北轍,而且有互相矛盾的地方,甚至有政黨反對其他政黨的建議,竟有針鋒相對之味道,是近年極為罕見的現象。據聞,為擺平各項爭議,政府高層亦甚感頭痛!

 

  簡單來說,社會熱議有三個重點,第一是2元乘車津貼,第二是公務員減薪,第三是公共開支削減的百分比。首先,政界原本以為削減2元乘車津貼是大家的共識,正當各政黨紛紛提出削減的方案之際,最大政黨民建聯突然使出回馬槍,在諮詢會上表示「不應該將財赤歸咎在2元搭車上」,建議維持優惠不變,頓時為政府增添了壓力,因為受惠的長者一直強烈反對改變計劃,即使司長已強調不會取消65歲長者的優惠,但難以平息長者疑慮,甚至懷疑司長承諾不取消,但沒有排除不減少的可能性。

 

民建聯突然使出回馬槍,令削減2元乘車津貼出現變數。(資料圖片)

 

  事實上,民建聯非毫無根據,政府針對每年60億的津貼開支埋手,實在能節省多少?相對每年近8000億的公共開支,以及預計的1000億財赤,能節省的數目只在小數,而且會令長者以為自己是財赤的源頭,亦有損政府關愛長者的形象。當然,民建聯亦明白改變大致已成定局,問題是小改還是大改,所以他們都補了一句,可研究對優惠提出每月上限。

 

  對於公務員減薪的爭議,筆者早前已經分析過,今日不再重複,但必須談談削減公共開支的問題。目前,政府正推行「資源效率優化計劃」,每年削減1%經常性開支,切勿少看1%的數額,政府每年經常性開支近8000億,1%已等如80億。目前,有政黨認為,政府應該大幅提升削減額度,甚至建議提升至5%,亦有建議2年合共減5%。不過,經常性開支中,有一半用於公務員及資助機構人員的薪酬福利,若然不減公職人員薪金,則如何可以大幅削減經常性開支?事實上,目前經濟環境未至於要公務員減薪金,亦要慎防引發社會出現減薪潮,最終導致惡性通縮,屆時勢必重創經濟。福利及社會服務開支亦無可能大幅削減,否則會引起社會群起反對,最終得不償失。換言之,政府實際削減開支的空間相當有限,但目前面對各方壓力,司長「有排頭痕」!

 

面對巨額財赤,惟政府削減開支的空間相當有限。(Shutterstock)

 

  不過,筆者認為毋須太過悲觀,並相信實際的赤字將低於甚至遠低於1000億。事實上,政府一向善於管理期望,往往將最惡劣的情況預先公開,而實際出現的機會並不太大,所以被批評「成日估錯」(盈餘或財赤),實際是有意為之,目的是給社會驚喜。另外,目前賣地情況不理想,但經濟情況不至於太惡劣,去年第四季開始股市交投暢旺、本港財資管理業務發展興旺等正面因素,有可能增加了政府收入,所以筆者估計最壞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渣馬4名內地跑手被取消資格,4人同屬一個經理人,號碼布疑被調換,你認為主辦方應否酌情處理?►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