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2025
努力係有盡頭!努力的定義已經改寫!
早前新年時與舊同學聚會中,得知部分朋友已經失業3至6個月,仍然工作嘅朋友都擔心裁員只係遲早嘅事。朋友抱怨多年成果毀於一旦,自己努力工作竟然不敵年輕同事,成為裁員大隊一份子。人到中年,開始踏入中年危機階段,同時遇上經濟不景,令中年危機負面影響加大,可謂雙重打擊。你再努力工作 / 搵工都好,有經驗、有學歷亦得不到相對回報,漸漸明白「努力原來有盡頭」。
年輕有活力嘅職場初哥每日湧現,比你更努力,更有時間打拼。雖然佢哋欠缺經驗,分析力未必夠你好,眼界同視野都比你淺,唔能夠睇準時機做對嘅決定。不過因為年輕就係本錢,就算自己喺職場上有一定經驗同地位,亦會慢慢了解到自己競爭力比下去。自知要繼續努力下去,不然就好易被巿場淘汰,但心知再努力亦幫助不大。
以上情況係好多人寫照,其實老生常談, 不論你處於老中青邊個階段都好,都要「work smart, not work hard」。首先要明白一點,努力只係喺你20至40歲時基本要求、一張成功嘅入場券,但並非致勝關鍵。而當你慢慢步入中年,入場券慢慢失效,努力回報效益變得好低。所以你應該付出愈來愈少嘅努力,相反要愈來愈多「腦力」。要用腦力分析如何將努力放啱位置,除咗放於自身回報率最高嘅地方外,同時要懂得放於別人身上,讓人哋幫你努力。事實上,打工仔工作多年仍原地踏步,主因係因你怕被別人取代而唔敢下放權力讓其他人幫你工作。你愈唔下放權力,你愈唔能夠吸收新事物同新技能,最後就被學習能力較強嘅年輕下屬所超越,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緊記唔好逃避過去自己唔懂得善用努力呢個問題,亦唔好失敗後只埋怨其他人和事,更唔好令努力慣性成為你失敗後嘅安慰劑。努力一次、兩次、三次後仍然失敗,就代表失敗同努力冇關。嚟到 2025年今天,努力嘅定義已經改寫不少。要成功唔係「再努力啲」、「下次會成功」,而係問要如何「努力用腦力」。
有理財專家講過,人生第一個10萬蚊(美金)需由你努力工作儲蓄得返嚟。而下個階段、約40歲左右,要得到100萬並非單靠努力就成功,而係靠腦力投資或做生意獲得。最後階段1,000萬,除腦力外主要靠運氣獲得。所以2025年,當大家回顧過去時,嘗試砍掉重練,讓腦力為自己重新出發,迎接未來更多變化同挑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