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25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能產生強烈毒素!全球最常見感染來源是牛肉、蔬果和乳製品!有甚麼病徵?如何預防?
瑪嘉烈醫院出現懷疑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事件涉及3名腫瘤科醫生,其中一人病逝,其餘兩人病徵輕微,暫時未找到三人關連。院方在一名症狀較為輕微的病人糞便樣本檢驗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其餘兩人包括死者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檢測則為陰性。衛生防護中心初步認為,群組個案可能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有關,需展開進一步的調查工作才找到原因。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是甚麼?
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於人類和溫血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都不會造成傷害,但某些菌株,如「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則能產生強烈毒素,並可引致嚴重的食物傳播疾病。
感染「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有甚麼病徵?甚麼人較容易感染?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病徵包括腹痛和腹瀉,甚至出血性腹瀉,亦可能會出現發燒和嘔吐。少數病人的感染可能會發展為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例如在幼童出現引致腎衰竭的「溶血性尿毒綜合症」。任何年齡的人士均有可能受到感染。雖然幼童和長者會較多出現嚴重病情,但即使是年紀較大的健康兒童及成年人亦可能出現嚴重感染。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病徵包括腹痛和腹瀉,甚至出血性腹瀉。(圖片來源:Photo AC)
「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傳播途徑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主要由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或未經煮熟的免治肉類、受污染的蔬果、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等。該病亦可透過糞口途徑(也稱為口腔-糞便路徑或者口糞路徑)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來自被污染的飲用水和遊憩用水的水源性傳播均曾有報告。此外,直接接觸農場動物或其周圍環境也是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可能來源及傳播方。(圖片來源:食物安全中心)
全球最常見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來源是牛肉,其次是農產品(蔬果)和乳製品。為應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威脅,國際機構正在制定用以控制牛肉、生乳及生乳製成的芝士、綠葉蔬菜和芽菜中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指引。
全球最常見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來源是牛肉。(圖片來源:Unsplash)
「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潛伏期
約為3-8天,一般是3-4天。
「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治理方法
主要方法是採用支援性治療。當患者出現嚴重腹瀉時,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患者如出現溶血尿毒症,有可能需要特定的支援和輸血治療。
「志賀毒素大腸桿菌」預防方法
要預防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與預防其他食物傳播疾病相似,應注意個人及食物衞生:
●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徹底煮熟(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處理生的肉類或家禽後、如廁或更換尿片後和接觸動物後,都應該用梘液及清水徹底洗淨雙手。
● 進食和飲用已徹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烹煮或翻熱食物時,須確保其中心溫度達至70°C或以上並維持至少30秒。
● 避免進食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未經煮熟的食物。
● 如出現懷疑受到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腸道病徵,特別是出血性腹瀉,應立即求醫。
要預防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應徹底煮熟食物。(圖片來源:Photo AC)
(資料來源: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你點睇?】美歐官員今周商俄烏戰爭問題,你認為俄烏戰爭是否正加快步向結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