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2025
南宋/元哥窯葵口盤以1,340萬港元成交!傳世哥窯與市場上流通的哥窯有甚麽分別?
在我二十多三十年的古董文物買賣生涯中,唯一令我損手爛腳的高古瓷便是哥窯!
眾所周知,哥窯的窯址到現在還是不知道在那裏,燒造年代更是撲朔迷離,有人說是宋,有人說是元,莫衷一是,因此出現很多推測。
哥窯的外貌有沒有一個標準,是很多哥窯收藏家、愛好者心中的一個疑問。一般而言,哥窯的釉色不是米白便是灰白,或者介乎兩者之間。天青色釉的便歸類為南宋官窯。哥窯的最大特徵是全器佈滿所謂「金絲鐵線」的開片。
2015年,香港蘇富比拍賣一隻「元/明哥窯花口盤」,估價300,000-500,000港元,最終以8,800,000港元成交!當時不同的買家不斷出價推高落槌價,是否意味著拍品是「大開門」的宋哥或元哥?
拍品的開片並沒有「金絲鐵線」特徵,好像與收藏圈的一貫認知不符,圈足也略嫌太粗。那麽,8,800,000港元的成交價是不是天價?香港蘇富比指拍品是「德國駐華領事Max Müller(1867–1960)舊藏,其先後駐任上海、武漢。此拍品於1905年至1908年間購於上海現任藏家於1992年購自Max Müller女兒I. Müller- Doertenbach(1909–2011)」。如果這個來源屬實,無疑是會替拍品的真實性加分的。
元/明哥窯花口盤 香港蘇富比
2024年3月21-22日紐約佳士得拍賣一隻「南宋/元哥窯葵口盤」最終以約13,400,000港元拍出。這一隻葵口盤曾經在2004年、2012年、2015年三度在佳士得上拍,並且被許多大行收藏,其中就包括了姚昌復、史蒂芬·瓊肯三世、千秋庭,最終落入臨宇山人手中。
南宋/元哥窯葵口盤 紐約佳士得
這一件臨宇山人舊藏與上述香港蘇富比的拍品最大的分別,在於它是用支釘燒的和「金絲鐵線」的特徵比較明顯,釉光、釉色也比較令人信服。
哥窯青瓷葵口碟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主要是博物館,尤其是兩岸的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台北故宮博物院便藏有一隻用圈足立燒的哥窯葵口盤。此盤與香港蘇富比的拍品類似,可能因此為香港蘇富比的買家增加一點信心。拍品以8,800,000港元成交,絕非偶然!
哥窯的前世既然這麽複雜,面貌又不清晰,鑑定哥窯便有一定的困難。後仿哥窯一般比較厚重,釉面玻璃質感比較強烈,缺乏明顯的皮殼。正品的胎色一般是淺灰或深灰色,後仿的往往是白胎或米黄色胎。我認為一頭栽進哥窯的世界之前,要多看傳世品,否則將明、清、民國的仿品看成南宋、元的傳世品,蒙受損失的只會是自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醫護之選 | 維柏健【加拿大關節銷售No.1】指定產品買1送1 (優惠期至25/2/2025)►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