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2025

回顧2024年香港藝術拍賣市場:兩大拍賣行新總部開幕、秋拍成績未如理想?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伍常

    伍常

    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客席講師,曾任職於佳士得美術學院及邦瀚斯拍賣行,在本地藝術界有多年工作經驗。熱愛中國水墨、詩詞、普洱茶、紅樓夢,一直致力在各大媒體平台傳播東方文化美學。

    藝術人的修藏物

    逢周一更新

  對於亞洲拍賣界而言,2024年可說是「劃時代」的一年。

 

  先說蘇富比拍賣行。去年,市場開始傳出蘇富比陷入嚴重債務危機、全球大規模裁員、及後獲得來自中東阿布達比主權基金的十億美元注資等重大消息。與此同時,蘇富比在香港最核心商業地段中環置地遮打的全新總部「蘇富比旗艦藝廊」(Sotheby’s Maison, Hong Kong)在七月盛大開幕。蘇富比希望通過這個佔地 24,000 平方呎的自家空間,以革新的一年四季可隨時調動展期時間和空間處理的「銷售展覽+拍賣」零售方式,來取代以往在灣仔會展中心定期舉行的一年兩季春秋拍賣。換句話說,藏家今後可在春秋兩季以外的日子,恆常地觀賞由蘇富比專家團隊策劃的多場不同類型的展覽,當中涵蓋古代至當代大師級作品、珠寶、手錶、洋酒、手袋等、以及以往甚少在拍賣場出現的收藏品類,例如恐龍化石、非洲當代設計傢俱、義大利古典銀器、電影海報絕品、稀珍書籍及手稿等。

 

  無獨有偶,另一國際拍賣行佳士得的全新亞太區總部也在去年9月正式進駐了中環全新商業大樓 The Henderson。 這座全新地標式建築坐落於香港中環,由國際知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設計。 佳士得亞洲的全新頂級旗艦空間設於六至九樓,佔地 50,000 平方英尺,設有世界一流的拍賣廳、藝廊、客戶專屬空間和辦公區域,全年為各地藏家和藝術愛好者舉行精彩多樣的藝術及精品拍賣,並打造獨特體驗。

 

  國際兩大龍頭拍賣行不約而同在香港作出如此大的商業模式轉型,將持續為亞洲藝術市場帶來甚麼影響?

 

  兩大拍賣行在去年底舉行的香港秋拍成績未如預期理想,不少人歸咎於拍賣行管理層的人士變更,以及環球政經局勢不穩等「內憂」與「外患」。 公平一點說,兩大拍賣行正在嘗試做的是希望改變買家習以為常多年的拍賣觀看和收藏模式,以適應新網路時代日新月異的消費模式,而這肯定不是短短的數年時間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如何在每年每月適時適量地推出不同類型展覽,一方面保持著舊有藏家在新拍賣時程表和新展覽環境下的收藏熱情,同時以更新穎和多元化的跨界展覽來吸引新年青藏家的關注,這是一個關係到各大拍賣行「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於拍賣行是否有足夠的跨部門拍品/展品徵集和銷售能力,更在於跨部門策展的能力(去年由蘇富比亞洲區主席仇國仕策劃的首展:「菩提:佛教藝術萃珍」+ 「冰:龍美術館借展雙珍」+ 班克斯(Banksy)著名自毀作品《沒有氣球的女孩》就是一個絕佳的古今中外跨界式策展示範)。 但在近年拍賣行人才不斷流失至畫廊一手市場和藝術顧問公司的大趨勢下,要找到或培訓出像仇國士這樣的資深藝術通才恐怕並不容易。

 

 

  在經濟不景氣下,可以預期各大拍賣行在未來數年的前景仍然充滿挑戰。隨著藝術收藏圈的「青黃不接」問題日益嚴重(一方面老一輩藏家的收藏品後繼無人,另一方面 New Money 世代更多傾向於把閒錢放在持續升值中的虛擬資產而非「價值虛無」的藝術品),拍賣行將會怎樣吸引更多亞洲年青一代參與藝術收藏?

 

  無論如何,對於個藝術愛好者而言,有幸見證著兩大拍賣行(加上富藝斯在前年開幕的香港西九新總部,以及邦瀚斯在去年底在香港太古廣場六座開幕的全新亞洲總部)在線上觀看和線上收藏大行其道的當下仍然願意為「線下業務」投下重注,真是福氣。畢竟在這個愈趨虛擬的 AI 新時代,誰能保證我們的後代還會視收藏「實體」藝術品為理想生活中的必需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The Philosophy of love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