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2025
聖約瑟書院150周年真威水
昨天早上7點半 ,正在茶記咪報紙,手機彈出老友「中環蝴蝶」香樹輝的信息,此君對邊個邊個畢業於邊間邊間學校最有研究,擁Photographic Memory,玩嘢問:「喂肥碌,你母校聖若瑟書院好唔掂咩?乜出動咁多名人做宣傳呀,好大陣仗啫!」
阿香講乜?正是籌備多月的「聖若瑟書院創校150周年校慶開放日」,盛況空前,不少名人校友紛紛回母校齊齊慶祝,搞到上晒新聞,電視電台報章皆當港聞報。
創校150年的聖約瑟書院,孕育出萬計社會精英,為香港作出深不可測的貢獻。
點解?正因St. Joe記今年威威,出咗個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也,新聞人物出現,記者當然扑咪採訪。
一間學校屹立香港150年,由外國天主教會成立,訓練出人才無數(高官、醫生、馬會主席、大律師、教授、諾貝爾獎學者⋯⋯),對香港社會的貢獻,深不可測。由此觀之,香港如今發展成對「外國勢力」的龐大抗拒,又好似去到失衡地步,無法,大氣候不由我創造。
St. Joe記最引以為傲的兩位校友,皆中文大學校長,前有諾貝爾獎得主高錕,今有掃盡國際醫學研究大獎的盧煜明。
聖若瑟書院,唔使謙虛,絕對是名校。故此,先父才會迫呀迫,用盡一切方法,迫當年英文一嚿雲(讀中文小學)的我,日日惡補,係要谷到入記St. Joe記,終於,考咗兩年,入到。
雖成功,但正似「蝦游深水」(龍游淺水相反)極辛苦,因老師全英文教學,我根本堂堂唔知佢噏乜,自然成績滿江紅。
我由中文小學轉入全英文授課的聖約瑟,經常考尾四五。
於是乎,在學校被體罰(當年在男校,老師打到學生飛起閒過立秋),由兜頭兜腦兜巴星,再到藤條竹枝打手打腳,日日發生。好嘞,到派成績表日,回到家,當然又要捱先父的藤條炆豬肉。
不過,60年代的男孩,大部分皮奀肉韌,打極都無乜話好傷自尊心,轉頭就走落街又玩過。
終於,打呀打,頂呀頂,慢慢都講到多少英文,也開始聽得明老師講乜,但仍是年年考尾四五,僅僅升到班。
中五會考後,被迫離校,入讀新法書院,才知在母校種下的「底」有多厚。
聖若瑟水準的確高,我跟得好辛苦,但卻非常享受其開放自由有教無類的文化及作風。校內興趣班甚多,早早已培養出學生交際能力、領袖才能,協助人人發展潛質,種下日後出現多類人才、百花齊放的成果。
不過,有正也有反,自由風氣之下,亦非個個行正路,結果,有極少數成了「犯罪天才」,最終收場令人惋惜。
聖若瑟書院雖已成立150年,但絕無老化,更無停步,尤其校友,紛紛對母校栽培有感激之情,故此,捐款一浪接一浪。其中最有趣為過去兩年,大群馬迷校友組成「堅又威賽馬團體」(取校色Green and White譯音),養了一隻馬「堅又威」,早早決定將大部分獎金捐母校作建設。
校友合資養「堅又威」,將奬金捐母校作建設,好心有好報,至今贏了800多萬。
嘩,好心有好報,犀利!出15次,W六次、Q四次、P一次,總獎金850多萬 ,兼有機會升上頂班,真真正正成為「聖若瑟之光」。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