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2025
OpenAI 2025猛攻!聯手軟銀、重組產品、自研晶片,拆解奧特曼擴張AI霸權的3大板斧!
OpenAI剛於1月發表星際之門計劃,宣布與軟銀共同投入5,000億美元在美國興建AI數據中心;想不到甫踏入2月,該公司又發表多項大計: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在日本銷售ChatGPT企業方案;簡化現有產品線,將o系列與GPT系列模型合併成GPT-5;自研AI晶片首版設計即將提交晶圓廠試產,目標是2026年量產,可見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正積極部署擴張AI霸權。究竟奧特曼的如意算盤能否順利打響?要實現這一系列大計將面臨甚麼挑戰?
Read More
特朗普5千億美元AI大計!與OpenAI合推Stargate計劃廣建數據中心,但馬斯克質疑根本唔夠錢?
AI革命加速!OpenAI o3思考力大躍進!編程、科學知識更勝人類專家!離通用人工智能還有多遠?
OpenAI進軍半導體領域!攜手台積電、博通開發自研晶片預計2026年投產,能否改變全球AI供應鏈格局?
OpenAI與軟銀新公司攻日本市場
2025年2月3日,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遠赴東京,跟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創辦人兼社長孫正義共同宣布,雙方各自出資50%成立一家名為「SB OpenAI Japan」的新公司,將向日本企業銷售OpenAI的解決方案。軟銀把OpenAI產品重新命名為「Cristal Intelligence」的企業AI工具套件,以便在日本工商界推廣。
孫正義(左)與奧特曼(右)在日本東京舉行AI座談會,並宣布軟銀將與OpenAI成立合資公司SB OpenAI Japan,為日本企業引入最尖端的AI技術,以強化日本企業競爭力。(圖片來源:翻攝軟銀官方YouTube影片)
Cristal Intelligence可按照客戶要求對系統和數據進行客製化,同時又整合了思考推理模型o1系列,發展成可以獨立執行任務的AI代理,負責處理辦公室的日常任務,譬如起草建議書、編寫財務報告、以及回應客戶諮詢。OpenAI 將為Cristal Intelligence提供最新、最先進的AI模型,以及相關的技術支援。
軟銀將每年投入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為集團旗下公司如ARM、LY Corp.、PayPay Corp.等導入Cristal Intelligence,以起示範和帶頭作用。SB OpenAI Japan成立後,預計有助於OpenAI產品加快滲透至日本各行各業。
孫正義把OpenAI所有產品歸屬於新品牌Cristal Intelligence之下,向日本國內企業進行推廣與銷售。(圖片來源:翻攝軟銀官方YouTube影片)
OpenAI獲軟銀注資400億美元
除合資成立日本新公司外,近日更有消息傳出,OpenAI正跟軟銀洽談新一輪融資,金額或許高達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預計資金將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分階段到位,使OpenAI估值暴漲至3,000億美元(約2.34兆港元),比起2024年10月估值幾乎高出一倍。當融資完成後,軟銀將超越微軟(Microsoft),成為OpenAI最大金主,可見雙方關係愈來愈密不可分。
不過,軟銀第三季財報出現了3,692億日圓(約188億港元)的季度虧損,讓市場關注軟銀的資金籌措方式。截至2024年12月底,該集團現金儲備已大跌至4.7兆日圓(約2,398億港元),遠低於2023年3月的6.2兆日圓(約3,164億港元),可見其資本正在急速消耗。因此,難免令人懷疑軟銀是否有足夠資金,完成其龐大AI投資計劃,包括出資跟OpenAI成立新公司,以及向後者提供巨額融資。
軟銀財務長後藤芳光回應指,集團的投資只會以股權形式進行。以星際之門計劃(The Stargate Project)為例,資金主要透過專案融資籌措。此方式常見於能源基建項目,同時又會引入銀行與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提供債務融資,所以並非完全依賴集團本身資金。
o與GPT系列模型合併免費任用
除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外,奧特曼也著手重整旗下產品線。他宣布,推出GPT-4.5後,o系列與GPT系列模型將合併成一套系統;換言之,OpenAI日後不會再單獨推出o3系列模型,而o3-mini是唯一獨立面世的o3模型。
過去一年,OpenAI先後推出GPT-4o、GPT-4o-mini、o1、o3、o3-mini,產品多到叫人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擇。事實上,不是每個用戶都知道哪個模型適合做甚麼,與其他模型有甚麼不同,因此OpenAI確是時候要簡化產品線,讓用戶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
奧特曼表示,其目標是創建可使用所有AI工具的單一系統,統一各個AI模型,並讓系統自行決定是否需進行長時間的思考推理來回答問題。他預告,即將在數個星期內推出GPT-4.5,這將是OpenAI最後一個非思考型模型。跟著在數個月內,o系列與GPT系列模型將整合為單一系統,並冠以「GPT-5」之名上市。它能夠使用OpenAI全部工具,知道何時應啟動長時間思考模式、何時不用。
奧特曼表示,意識到OpenAI產品線變得愈趨複雜,於是決定要簡化產品線,將o系列和GPT系列模型合併成GPT-5,讓用戶能夠更輕鬆使用。(圖片來源:翻攝軟銀官方YouTube影片)
最叫人興奮的是,日後免費版ChatGPT用戶在標準智能設定(Standard Intelligence Setting)下,可以跟GPT-5展開無次數限制的對話,但為防範濫用,會設有流量調控機制。ChatGPT Plus付費訂戶可以啟動較高智能設定,以高思維等級執行任務;ChatGPT Pro付費訂戶則可開啟更高智能設定,獲取更高等級思考能力。當GPT-5免費開放給所有人使用後,ChatGPT用戶數勢必暴升,令其AI霸權變得更牢不可破。
自研AI晶片即將交託台積電試產
OpenAI的另一大計是籌組自家晶片供應鏈。根據路透社報道,OpenAI首款自研AI晶片將在未來幾月將敲定設計,並會委託台積電代工試產。首版設計提交給晶圓廠試產的過程被稱為「Taping Out」(設計定稿)。目前OpenAI與台積電均拒絕對此做出評論。
一般來說,從起草設計到交付首版設計,通常需時數年。就算是微軟與Meta等科技巨頭,花上數年時間都無法設計出令人滿意的晶片,而OpenAI竟能在短短幾個月內敲定設計,這突顯了該公司在晶片設計領域的快速進展。
OpenAI自研晶片可以如此快速敲定設計,全因從Google挖角資深晶片工程師Richard Ho,在其領導下組成一支約40人團隊專頁設計晶片,並獲晶片設計商博通(Broadcom)的積極協助。預計幾個月內就可提交首版設計給台積電試產。(圖片來源:台積電官網)
雖然OpenAI敲定設計的速度很快,但首版晶片試產卻會面臨頗大挑戰。每次設計定稿都要花費數千萬美元的成本,需時起碼6個月,方能產出晶片製成品,而沒人能保證晶片首次試產就能正常運作。一旦失敗的話,OpenAI必須找出問題根源,作出針對性的設計修改,然後重新敲定設計,送交給台積電再度試產。以上過程將會不斷重複,直至製成品能如常運作。這樣不但會加重成本負擔,整個生產時程亦會被拉長。
倘若首版設計能夠順利完成,OpenAI可望在2025年下半年嘗試大規模生產這款自研晶片,到2026年實現全面量產。如此一來,OpenAI不但可以降低對單一晶片供應商(輝達,NVIDIA)的依賴度,還可以此為談判籌碼,與NVIDIA討價還價。綜觀全局,奧特曼對外擴張業務疆界,對內則精簡產品線,並籌組自家AI晶片供應鏈,可說是既攘外又安內,確不失為長治久安之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親友自殺離世遺屬如何自處?身邊親友應該怎樣陪他們走出人生最低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