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6/12/2022

市場力量開始發放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12月5日,香港股市恒生指數一天就升了800多點,近期的股市持續回升令香港人在冗長的悲情愁緒下得到一個很好的消息,很多人都開始展開笑顏,因為不單只部分蒸發了的財富又回來了,更加重要的是不用繼續蒸發下去(甚至有些人要不斷「補倉」),但我個人重視股票市場好轉,是想了解在配合大局之下是出現一個甚麼的訊息?近期內地的防疫措施似是有望進一步寬鬆及靈活化的,這十分有利於最基本的經濟活動,再配合西方列國由本來的聯盟圍堵中國,去到近期「邊打邊談」,各自都和中國討論營商的持續性發展,我認為這都算是一些好消息,再加上人民幣不斷上升,事實上,人民幣日益受國際歡迎的,單是11月份香港股市總共上升了逾26%,是全世界市場升幅最大的。我一直認為任何經濟體系有如呼吸,有收緊的時候,也有發放能量的時候,只是資本主義就先發放,當泡沫過多的時候就爆破變回收緊,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往往是先調節或者重整,然後再發放能量,我是期望以上各因素發展下去是等於中國發放其經濟能量的時候,因為這樣我們就會有一個可以穩定市道及可以評估的投資了。

 

  近這半年,起碼在香港樓市方面可以說是機制失效,甚麼是機制失效?我舉一個例,日前有個同業老友慨嘆,1000萬元以上的住宅成交有如一潭死水,我想說1000萬元以上的住宅需求是十分多的,而香港亦不缺有能力買1000萬元以上的買家,但是為何有錢有需求都沒有人去買呢?這個就是各方面悲情累積引致的市場失效,雖然加息是對成本有加重及緊鎖了資金,但是壓力測試要求亦由3厘減至2厘,而香港的實際加息幅度相對外國很多地方仍然是低了,香港住宅市場數十年來說仍然算是一個便宜的借貸成本,至於說高達5厘定息鎖了7萬億元的資金在定期存款戶口,這只是反映幾個百分比的回報都仍然比市場多風險的吸引,除了因為加息之外,亦反映到市場的風險及悲情的。

 

(資料圖片)

 

 

  但我要強調近期市場低迷始終不是西方的泡沫爆破,與西方的泡沫爆破有個很大的分別,在港英年代當樓價跌的時候往往幾乎等同蒸發,因為在西方,如果你在樓價跌到谷底之後,仍然要再經過冗長的回復期,要經過牛一、牛二及牛三市場階段才有機會「返家鄉」。但當下的市況不是泡沫爆破,我認為股票市場是一個啟示,就是價格可以迅速回復,這個情況亦會在樓市上出現,同樣不是泡沫爆破,只是一個市場調節中價格的變動,我們見到購買力及房地產的價值,包括其中重要的建築成本及租金,這些完全都沒有因為這類調節而下降,甚至是不斷上升中的,希望這個觀點可以給予考慮置業的人參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醫護之選 | 維柏健【加拿大關節銷售No.1】指定產品買1送1 (優惠期至25/2/2025)►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1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hongkonger發表於 2022-12-7 11:59 AM
  • #2
  • Agree with the columnist's assessment of the market in the new normal/era/age, when past experiences of bull/bear markets may cloud our judgement of which stage we are in the market.
    With tech advances and mushrooming of social platform media, informations as well as sentiments of the market are now moving faster and compressed together within a shorter time frame. Bull/Bear market movements are much easier to follow but sentiments are harder to adjust, let alone take a complete U-turn. The 180 change may be hard for the die-hards/bigots to admit, but for investors who hold a neutral attitude to market sentiments, this delay a.k.a. timing difference of bigots is also a golden opportunity to grasp good deals before other participants of the market realize the wind of change had arrived, or even have passed them by.
    Just like a line in the film "Downton Abbey: A new era"---Modern World comes to Downton.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