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記者汪澤妍5日報道》美國郵政局(USPS)於2月4日起暫停接收來自
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入境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信件則不受影響。前不久,美國取消了價值低於
800美元包裹免稅進入的「小額豁免」關稅條款(de minimis)。香港物流協會副
會長梁庭彰向《經濟通通訊社》表示,新政策劍指主要售賣各類廉價商品的跨境電商平台,相關
產業遭嚴重打擊。
梁庭彰表示,這次美國進口政策的調整,尤其是取消「小額豁免」關稅條款,劍指跨境電商
平台,包括拼多多(PDD)旗下海外商貿平台Temu、中國快時尚電商Shein以及阿里
(09988)旗下AliExpress,這些平台將大量低價商品銷往美國,而新政策意味
著這些商品無法再鑽「小額包裹豁免」漏洞,將面臨徵稅,進一步壓縮電商商家的利潤空間。
他引述數據指,過去10年適用於「小額豁免」的貨物數量增長逾600%,由2015年
約1﹒39億件,增加到2023年逾10億件,2024年更升至13﹒6億件。他直言,美
國相關政策傷人傷己,不僅僅影響了美國的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平台獲得低價商品及日常用品,
也會影響美國人日常商業用途的包裹往來。
*梁庭彰:美國非開先例,更多國家將仿效*
梁庭彰指出,美國政府取消「小額豁免」關稅條款意在加強對跨境電商的監管,並增加進口
稅收,這一趨勢並非孤例。梁庭彰表示,包括新加坡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在內,許多地區已早早對
小額包裹徵稅,而美國則是「行動較遲」。隨著全球經濟壓力增大,更多國家可能會效仿此政策
來增加稅收。
*居民寄件成本上升,本港物流業影響有限*
相較於取消「小額豁免」關稅條款,美國郵政局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包裹,意味
著跨境物流渠道被削減。梁庭彰表示,USPS以其低廉的運費成為電商商家和個人寄件的主要
選擇,而其他替代渠道如商業快遞公司(如FedEx、UPS、DHL等)收費普遍較高,另
外,不少本港居民會使用USPS寄送包裹至美國的親友,如USPS暫停接收包裹,港人惟有
轉向成本更高的快遞服務,可能導致生活成本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DHL香港客服回覆本地傳媒查詢時表示,即日起不接受個人包裹寄至美國
,個人客戶只接受信件服務。至於已寄出至美國的包裹,DHL客服表示會繼續寄出,但收件人
必須在5日內支付關稅,否則會退件。
儘管政策對電商和居民影響顯著,但梁庭彰認為,香港物流業整體受影響的程度相對有限。
自特朗普上屆執政開始,香港的跨境物流和貿易企業已逐步開拓東南亞、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
,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美國的確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香港商界早已認識到過度依賴
單一市場的風險。」梁庭彰還表示,香港的電商商家與內地相比,多數專注於高價值商品,如電
子產品、品牌商品等,這類商品原本就不屬於免稅範疇,因此影響較小。
此外,USPS的暫停服務只影響部分物流途徑,其他渠道如空運、海運等依然保持暢通,
梁庭彰指,香港物流業擁有靈活的運輸模式和多元化的市場布局,因此不會因單一政策而受到致
命打擊。
【你點睇?】陳茂波強調預算案將以節流為主,醫教開支、2元乘車、公務員薪酬,你最認同哪個節流方法?►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