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脅迫據理爭,力拓市場抗霸凌
07/02/2025
美國無理對香港產品再徵10%關稅,特區政府固然須向世貿組織據理力爭,卻更要認真推展應對策略。白宮仗勢凌人,全球自危,本港不宜過分淡化所受影響,以免政商界錯失力促官方民間、多邊雙邊合作,拓闊市場的契機。
商經局局長丘應樺昨於電台節目形容,貿易應是互惠互利,貿戰沒有贏家,敦促美國盡快糾正錯誤行為,並已嚴正跟進對方有否違反世貿規定。香港是世貿獨立成員、廣受認可的單獨關稅區,政府表明將維持自由港傳統,拒絕報復徵稅,理直氣壯,國際社會有目共賭。
美藐視國際法 特專橫惹反噬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首個美國總統任期,2020年曾要求進口港貨貼上「中國製造」標籤。特區談判不果後,曾獲世貿爭端解決小組認可,美方妨礙了本港發揮原產地競爭力,而港美關係亦未惡化到足以讓美方援引緊急國安需要設限。
只是,美國就是賴帳堅持要求,更一直阻撓世貿上訴法官提名,終避免面臨任何潛在制裁。特朗普重主白宮後,更加藐視國際法規傳統,世貿怕亦無可奈何。
幸而,保護主義滋長的逆全球化浪潮,似乎反因特朗普回朝,略有退減跡象。歐盟為免利益受損,去年底趕緊與以巴西為首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敲定談了25年的經貿政治協議終稿,上月乘勢再與墨西哥簽字提升合作,又與馬來西亞重啟自貿磋商。
港商近年積極拓展東盟、中東及東歐等高增長機遇,成績不俗,但無論是香港產品直接出口,抑或至關重要的轉口,美國去年仍與2017年首次貿戰爆發前一樣,乃全城第2大單一市場。即使美國佔比大降,港府官員引述,赴美港貨只佔總出口約0.1%,與整體情況有落差。
上屆美國政府引領慫恿西方陣營與中國對陣,如今多得特朗普橫蠻作風,內部乍現裂痕。向來親美疑華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兩周已一再表達,可與中方加深貿易及投資連繫,探討不同協議共識。中國外交部也隨即示好,表明希望歐方成為可信任的合作夥伴。
歐盟變招自保 日企向華示好
香港要演好內聯外通角色,不僅應押注新興市場,還要全速修復傳統市場。香港美國商會最新調查顯示,會員現時認為香港參與正由日本率領、英國將加入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比起特區極力爭取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還更有利營商。
締結多邊協定,牽涉極複雜外交角力,但只要得到中央政府認可,特區當局委實不應放棄任何機會,以獨特國際地位,長遠廣結友伴。中短期而言,香港在官商層面,相信都更易達成雙邊合作,如在印度或南美國家首設經貿辦,繼秘魯後再尋新自貿協議,以及經投推署加碼招商引資。
由於中日關係近年反覆緊張,日本企業在內地和香港的投資,均遠遠落後美國,但龍頭企業豐田汽車日前的業績會可圈可點,預告了未來有望轉勢。
這家全球最大車企現時不僅快將在美國北卡州營運新廠房,亦新公布落戶上海生產電車和電池,開辦全中國第3家純外資車廠。副社長宮崎洋一並未直接評論美國的關稅戰,但形容豐田一直希望所到之處,皆能受人愛戴,還指放眼成為中國人民都喜愛和支持的公司。
特區引進辦近月成功招攬的企業,毫無意外以中資為主,歐盟和日資的新轉向當令本港反思,凡事以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是否無意中為香港帶來機會,與其他發達和新興國家政府、商企和人民,攜手並肩爭取共贏。
《說說心理話》親友自殺離世遺屬如何自處?身邊親友應該怎樣陪他們走出人生最低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