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視野-李玉麗 | 25前瞻:中美經濟發力,全球有望同復甦
02/07/2025
《投資新視野》展望2025年,在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增長動力轉強、環球貨幣環境寬鬆,以及能源價格持續偏低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將有利全球形成範圍更廣且日趨同步的復甦趨勢,除非發生出乎意料的衝擊。
通脹回軟有利減息
去年的大趨勢可望持續到今年,當時巿場擔心高利率影響經濟增長,股市攀上所謂的「憂慮之牆」。受惠於極度寬鬆的財政政策,美國實質經濟強勁增長。另一邊廂,中國的表現卻遜於預期,雖然最終公布的經濟增長數據或可達到官方的5%目標,但受房地產市場持續疲弱的拖累,消費者及商界信心依然不足。中國經濟增長連續第二年依賴政府帶動的資本投資及蓬勃的出口。國際市場在去年上半年普遍擔心「利率長時間偏高」,但通脹終於回落,為多國央行提供下調官方利率的空間。
特朗普施政應利好增長
美國可望在2025年再次出現超越趨勢的增長,縱然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26%,水平之高令人不安,而佔國內生產總值6.4%的財政支出則難以維持,幸好企業及消費者財務狀況良好。有別於過往常見情況,消費者開支並非受到債務和低息環境「提振」,而是受收入增長所帶動,故此持久力較強。此外,出口改善可彌補製造業乏力的影響。為應對勞工短缺,企業增加資本投資,而生產力亦由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低位大幅上升。由供應帶動的增長通常較優質,因此更能持續。通脹或許在中長期上升,但今年應會進一步回落。現在為時尚早,難以評論特朗普新政府的施政所帶來的影響,但鑑於這個政府由商家而非職業政客組成,因此其取態應會親商界及有利增長。
中國有望穩步改善
中國於去年9月公布的政策行動,印證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視促進經濟增長。坊間證據顯示,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終見改善,而內地電動車及可再生能源基建等「新經濟」行業持續迅速擴張,反映中國成功移向價值鏈上游,發展為自動化行業超級大國。儘管一直以來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內房業蕭條,行業去槓桿亦形成阻力,但隨著地方政府積極打通融資脈絡,加上市場氣氛進一步好轉,預計內地經濟將在2025年穩步改善。《晉達資產管理大中華零售業務主管 李玉麗》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強免疫‧抗病毒】3大健康法寶低至$88 (徇眾要求 優惠期延長至25年2月21日)►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