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上台礙遏暖化,港強化綠色樞紐
27/01/2025
美國換屆未幾,環保承諾隨即大倒退,全球亟待中國牽頭抗衡氣候暖化。環保轉型資金缺口龐大,港府善用優勢加碼融資配對之餘,亦要拓建綠色金屬倉儲等新猷,以求在商品服務、標準規範,均穩居內聯外通的樞紐。
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周履新美國總統後,轉眼簽署連串行政命令,對內煞停前朝對電動車充電網的資助、離岸風電項目等,又再度退出《巴黎協定》,斷絕聯合國執行氣候變化框架的重要財源,威脅全球大眾齊開倒車。
美企左右逢源,證轉型需求殷
氣候暖化是人類眼前最大共同威脅之一,絕非特朗普說了算。至少,利之所在,華爾街大行一邊競相退出環球「淨零銀行聯盟」(NZBA),避免受到石化能源相關掣肘挑戰,另一邊卻繼續滿足海外能源過渡信貸、低氣候風險投資不斷攀升的需求,力圖左右逢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剛從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回港,他昨天撰文指出,與會者多同意全球在應對緩減氣候變化,正面對巨大融資缺口;如果白宮易主後,合作不再是全球必然常態,就須合力讓其成為共同的最佳選擇。
即使曾任紐約市長的頂尖富豪彭博(Michael Bloomberg)敢冒得罪特朗普的風險,果斷宣布斥資代政府支持聯合國抗衡暖化,WEF出席者認定至關重要的公營、私營和慈善界協作,必然更有望靠中國廣泛扎根成長。中方剛再承諾,與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等挑戰。
就陳茂波看來,香港金融機構、專業人才高度滙聚,家族辦公室、私募基金、資產管理業務生態蓬勃,更能高效連結配對財富和氣候轉型項目。
盧森堡財政部長日前也在港表示,該國現有約2,000個綠債掛牌,支持前來交叉上市,以加強兩地關係,同時聯繫歐亞市場。雙邊、多邊和區域合作,都不應被美國新舵手拖後腿。
中國內地長期促進經濟結構升級,新能源汽車、太陽能板和核能發電等都做到質優價廉,備受環球認同。從中上游電池及儲能系統製造商寧德時代,到下游回收商格林美,均正力推在港交所第二上市,更凸顯香港的集資優勢,可助內地整全的產業鏈向外走,更好支持成熟和新興國家綠色轉型。
港擅融資配對,環保規劃未足
香港已堪稱領先亞洲的綠色金融中心,但仍可致力提升對國家及環球的貢獻。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委託專家所撰寫報告指出,到2040年,清潔能源礦物需求將急增4倍,特區政府拓展大宗商品交易及實體倉儲市場時,最應聚焦「綠色金屬」,即環保產業渴求的礦物如鋰、鎳,以及低碳方式生產的金屬。
延續金融互聯互通框架,專家報告認為,中證監曾表達認可的「商品通」概念,可靠港交所名下倫敦金屬交易所及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達成,推動香港成為全球無間斷多幣種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一員。
事實上,金發局上月亦曾發報告倡議建立「碳市通」,讓國際投資者可買賣內地碳資產,而內地企業則可透過在港投資國際碳信用。
問題是,香港縱在訂定可持續金融分類,以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公布要求等範疇,走在亞洲、以至全球前列,但本地歷年來碳交易發展乏善可陳。龍頭航企國泰也剛反過來促請政府為業界增用綠色能源減排,做好配套規劃,多少令官方說服力打折。
特朗普回朝,極可能拖慢環球抗暖化自救步伐,但絕不會減少各國減排轉型的實際需要。香港不僅要加碼內外融資配對,亦要修補政策和發展不足,才能真正充當綠色樞紐,發揮優勢更好把握全球能源轉型的巨大機遇。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