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段時間,貿易爭端的消息反覆不絕。美國稍早計劃由2月4日開始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導致環球股市於上周一(3日)下跌,美元上漲。但當天晚些時候,有消息透露美國將不再按原定時間表對墨西哥及加拿大加徵關稅,而是暫緩一個月,令投資市場反應出現一定逆轉。此外,中國亦宣布自本周一(10日)起將會對一系列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0%-15%的關稅,並對谷歌(Google)展開反壟斷調查。施羅德投資資深美國經濟學家George Brown及全球經濟研究部主管David Rees表示,市場反應表明評估關稅等政策對投資者來說具有挑戰性。金融市場並未待所有關稅細節便評估其潛在影響,這導致各資產類別的波動性增加。
*特朗普似接受關稅帶來經濟痛苦,不能假設是談判策略*
美國白宮表示,這些關稅旨在向三個國家施壓,打擊非法移民和毒品流入美國。到目前為止,這似乎對墨西哥及加拿大是有效的,兩國均同意加強邊境安全,以換取延遲實施關稅。在1月份看到了類似的情況,當時哥倫比亞拒絕載有遣返移民的美國軍用飛機入境。美國以貿易關稅威脅哥倫比亞,哥倫比亞隨後允許該飛機入境並避免了相關關稅威脅。
然而,美國計劃實施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只是暫緩,而不是取消。總統特朗普一直在利用自己平台,包括社交媒體,來解釋這些政策。他似乎願意接受這些關稅可能帶來的潛在經濟痛苦,包括股市下跌和美國消費者物價上漲。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者不能假設關稅威脅純粹是一種談判策略。
*若美嚴格執行對加墨兩國徵收關稅,影響應會更大*
在2月1日至2日的周末,特朗普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進口產品徵收25%的關稅(對加拿大石油徵收10%的關稅除外),並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徵收10%的關稅。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衝突對通脹的影響微乎其微。11個受關稅影響的商品類別價格上漲了2.5%,這僅使美國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通脹上升約0.1%。
然而,如果美國嚴格執行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影響應該會更大。其中一個原因是,若將墨西哥和加拿大納入其中,將會涉及更大的貿易份額。這些國家佔美國進口總額的28.3%,而中國則為13.6%。
*關稅將致美通脹上升增長放緩,惟經濟強勁可減輕影響*
美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推遲一個月,但任何關稅的實施都將可導致美國經濟通脹上升和增長放緩。施羅德投資在最新的經濟預測中概述了所謂的「激進型特朗普」情境。該情境是基於比目前已宣布的關稅範圍更廣,以及大規模驅逐移民出境下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測將朝著「滯脹」方向發展。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減弱,通脹上升,而世界各地的經濟增長及通脹則下降。
儘管如此,現時美國的經濟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強勁得多。相對強勁的需求表示企業將更加能夠把價格上漲的影響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強勢美元和較低的企業利潤率仍將受到一定打擊,但可能不會像過去那樣嚴重。
因關稅威脅,美元再次走強,其他貨幣則貶值以抵銷競爭壓力。此外,美國貨幣政策的風險平衡傾向2025年不再進一步減息,而其他地區(歐元區、英國等)仍處於寬鬆政策模式。但美元的強勁表現超出了利率差異所暗示的水平。這一差異可能反映出關稅和財政政策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特朗普溢價」。
*中國或讓人幣貶值抵銷關稅影響,歐盟望藉談判達協議*
中國是特朗普總統第一任期內實施關稅的主要對象,之前透過將貨物轉運到墨西哥等第三方國家來避免關稅。顯然,鑑於貨物通過陸路運輸,墨西哥和加拿大要改道貨物運輸將變得更加困難。這表示若徵收這些關稅,這次的影響可能會比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時更大。
預計特朗普將在未來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為達成妥協增添可能性。若雙方無法達成協議,中國可能會像在第一次貿易衝突中那樣,讓人民幣貶值以抵銷關稅的影響。當局將注意到貨幣下行或會加劇國內市場情緒的風險,但迅速實施關稅也增加了採取更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以支持中國國內經濟增長的可能性。
到目前為止,美國尚未宣布對歐盟徵收關稅,儘管特朗普曾表示有此意向。因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徵收關稅,中國或會轉而向歐盟傾銷產品。若貿易對話轉向歐洲,歐盟可能希望在關稅生效之前進行談判以達成協議。歐洲可能會尋求從美國購買更多武器和液化天然氣。歐盟存在外部盈餘(即出口大於進口),如果因關稅而失去來自美國的需求,將很難以其他地區的需求來取代。
《環富通基金頻道12日專訊》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