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前瞻 | 黃俊碩:全面檢視特區政府資源運用,優化財政結構
14/02/2025
《金碩良言》在兩個星期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會公布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相較於以往市民大眾會關心「派咩糖、派幾多糖」,今年坊間的討論重點則轉為「減咩開支、要減幾多」。
在特區政府連續第三年迎接「千億財赤」的情勢下,坊間有一些聲音要求政府應該對公務員劃一減人工。不過,作為會計師及商界的一分子,筆者認為透過劃一減人工,甚至裁員等激進手段,大刀闊斧削減開支,會對社會發出負面訊號,進一步帶來通縮及削弱消費力,最終只會得不償失。因此,筆者覺得特區政府更應該善用今次契機,全面檢討如何提高行政效率。
特區政府應全面檢討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為長遠財政健康發展進行改革。(Shutterstock)
特區政府本身其實有不少公共資源,過去未有被充分利用,為特區政府帶來合理及充足的回報,甚至淪為一些不法分子的「尋租工具」,例如路邊收費泊車位被人佔用後,成為代客泊車人士向駕駛者收取高價時租泊車費的工具;不少市民欲在繁忙時段使用康體活動設施,要向「炒場」的中介人士支付額外費用,才能租用有關場地;而極為寶貴的公屋資源,部分被富裕戶霸佔,令到真正有住屋需要的市民,等三五七年都未能上樓。
就此,特區政府各個部門有責任作出全面檢視,尋找部門內公共資源未有妥善運用,甚至被人濫用的情況,從速堵塞有關漏洞,一方面確保寶貴的公共資源真正落入有需要的市民手上,另一方面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增加政府應有的收入。
毫無疑問,在目前外圍經濟環境不明朗下,市民大眾理解特區政府未必再有能力派糖,甚至願意為特區政府的財赤勒緊褲頭,不過,市民亦希望特區政府能夠妥善地運用公帑,做到應使則使、應慳則慳。因此,特區政府在未來推出新工務工程及新增政府開支時,應「停一停、諗一諗」,全面思考有關新增工務工程及政府開支是否有急切性,以及是否有助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從而達至公帑用得其所的目標。
整個特區政府有需要改變固有思維,各部門之間均要全面檢視內部行政程序,避免開設更多新編外職位,同時把部分需求較低的部門人手,轉撥至其他有服務需求的部門。與此同時,更要考慮引入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等創新科技,減少新增人力資源需求,想方設法全面提升行政效率減少浪費、節省行政開支及設法增加政府收入,優化特區政府財政結構,為特區政府長遠財政健康發展進行改革,應對未來的挑戰。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 黃俊碩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